专业性、开放式、国际化的财经教育出版机构
首页 >> 图书中心 >> 图书详情

互联网经济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 丛 书 名

    其他著作与图书
  • 作   者

    :赵建国 周德水
  • 定   价

    :¥42
  • 译   者

  • 版   次

    :1-1
  • I S B N

    :978-7-5654-4407-4
  • 开   本

    :16
  • 出版时间

    :2021-12-10
  • 页   码

    :173
严正声明:我社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仅供教师会员下载后用于教学需要,严谨私自传播、用于商业用途。凡有侵权行为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立即停止侵权并对其因侵权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和相应赔偿,否则我们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
天猫旗舰店购买淘宝购买当当购买
本系列其他图书

比较视域下百年乡村建设变迁研究:以邹平为例
定价:88元

“一带一路”建设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研究
定价:98元

“一带一路”建设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研究
定价:98元

旅游体验理论要略
定价:75元

小微企业融投资研究:显中经济学的应用分析
定价:79元
本专业其他图书

世界经济概论(第四版)
定价:32元

社会保障学(第四版)
定价:3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互联网经济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究互联网发展如何引发职业变迁并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旨在对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行为和就业环境的特征、演进等进行深度解读,为大学毕业生优化就业选择行为,为用人单位、高校和相关政府部门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就业提供理论参考。
章节目录
  1 绪论/00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001
1.1.1 研究背景/001
1.1.2 研究意义/002
1.2 文献综述/003
1.2.1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社会影响/003
1.2.2 互联网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005
1.2.3 互联网发展与职业变迁的研究/010
1.2.4 互联网发展与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研究/013
1.2.5 文献述评/017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018
1.3.1 研究思路/018
1.3.2 研究内容/018
1.4 主要研究方法/020
1.5 主要创新之处/021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022
2.1 理论基础/022
2.1.1 信息搜寻理论/022
2.1.2 理性选择理论/025
2.1.3 职业发展理论/029
2.1.4 学习理论/033
2.2 核心概念界定/040
2.2.1 互联网经济/040
2.2.2 大学毕业生/044
2.2.3 高质量就业/045
2.2.4 职业选择/048
3 互联网经济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变迁/050
3.1 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政策演变/050
3.1.1 互联网政策的变迁/050
3.1.2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057
3.2 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制度变迁/063
3.2.1 统包统分阶段的大学生毕业就业制度/064
3.2.2 由供需见面到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068
3.2.3 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072
3.3 互联网经济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推动作用/078
3.3.1 互联网经济催生新业态,拓展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维度/078
3.3.2 互联网经济进一步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朝精细化方向发展/079
3.3.3 互联网经济提升了就业要求,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时俱进/080
4 互联网经济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挑战与影响趋势/082
4.1 互联网经济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082
4.1.1 互联网经济发展现状/082
4.1.2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090
4.2 互联网经济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093
4.2.1 政府/093
4.2.2 高校/097
4.2.3 企业/100
4.2.4 个人/103
4.3 互联网经济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趋势/105
4.3.1 互联网经济对就业信息的影响趋势/105
4.3.2 互联网经济对就业指导的影响趋势/107
4.3.3 互联网经济对就业招聘的影响趋势/108
4.3.4 互联网经济对就业创业的影响趋势/109
4.3.5 互联网经济对就业服务的影响趋势/110
5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111
5.1 问题的提出/111
5.2 数据与变量说明、模型设定/112
5.2.1 数据来源及说明/112
5.2.2 变量设定/112
5.2.3 计量模型/113
5.3 实证分析与讨论/116
5.3.1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116
5.3.2 稳健性检验/118
5.3.3 内生性检验与处理:工具变量法/119
5.3.4 互联网使用的交互效应分析/121
5.4 异质性分析讨论/122
5.5 本章小结/124
6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的影响/126
6.1 引言/126
6.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127
6.3 理论框架与计量模型/131
6.4 实证分析与讨论/134
6.4.1 基准回归:互联网使用的工资回报/134
6.4.2 稳健性检验/138
6.4.3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影响的净效应——基于PSM 方法的再检验/138
6.4.4 互联网使用与不同学历的交互效应/141
6.4.5 互联网使用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的分布规律:分位数回归/142
6.5 进一步分析:互联网使用工资效应的区域不平衡/144
6.6 本章小结/146
7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影响/147
7.1 问题的提出/147
7.2 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148
7.3 理论框架与计量模型/151
7.4 实证结果与讨论/153
7.4.1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影响的计量估计结果/153
7.4.2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身份影响的计量估计结果/156
7.5 本章小结/158
8 互联网经济下促进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160
8.1 互联网经济下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生态系统的构建/161
8.2 政府发挥保障大学生毕业就业质量的支持作用/167
8.2.1 培育互联网经济环境下更优质的就业环境/167
8.2.2 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167
8.2.3 加强高校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168
8.2.4 充分发挥互联网经济的扶贫作用/168
8.3 高校发挥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核心作用/169
8.3.1 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169
8.3.2 对大学毕业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169
8.4 企业发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高质量的载体作用/170
8.4.1 差异化战略创新,与时俱进/170
8.4.2 构建更加科学的薪酬体系/170
8.5 大学毕业生发挥提升就业质量的主导作用/171
8.5.1 充分提高自身就业能力/171
8.5.2 深入挖掘互联网的载体功能/172
参考文献/173
有事Q我!
X关闭